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东湖论坛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寄语
 
 
   “院士爷爷,我知道!青铜器主要是铜、锡、铅三种金属组成的合金。”10月21日,作为2023东湖论坛分论坛之一,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论坛在武汉经开区举行。
 
   在论坛的院士科普报告环节,经开区三中七年级四班的龚逸轩高高举起小手,自信回答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北省科协副主席张清杰提出的问题,其准确的回答让张清杰院士连连赞叹,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张院士以《神奇的材料与人类文明》为题作科普报告,从“材料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材料与颠覆性产业技术”“武汉理工材料人的贡献”三个方面阐述神奇的材料与人类文明。报告中张院士以变形金刚、蜘蛛侠、点石成金等广为人知的影视作品、传统故事为引,生动形象地向大家介绍纳米机器人、现代芯片制备流程、高分子原位碳化梯度防护材料等前沿科技知识,为参会嘉宾尤其是参会的青少年们打开了“材料科学”之窗。
 
   报告过程中,张院士还邀请两位参加论坛的学生上台,与他一起做实验。只见张院士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方块,方块中有一个小风扇,他将方块轻轻放在学生的手臂上,方块与带有体温的皮肤接触瞬间,小风扇竟转了起来,再将方块放到衣服上,小风扇又停止了转动,这一现象让孩子们大呼神奇。张院士解释这是一个温差发电实验,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新能源技术,只要温差发电组件的热面有热量输入,在组件冷热两面之间建立起温度差,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直流电发出。
 
   “院士爷爷讲的很有趣,向我们展示了材料在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发展与影响。”黄陵中学学生张智雅说,张院士的报告让她明白了人类对材料利用的光明前景,也激发了自己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论坛还设有青少年车模展示区,武汉经开区实验小学、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等学校的学生现场拿出自己制作的各式车模向参会嘉宾展示功能。“我们学校始建于1997年,那个时候学校就以“车”为载体,挖掘汽车文化中的教育寓意,提出了“适志笃行 驰骋未来”的理念,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车文化主题活动。”接受记者采访时,神龙小学五年级(7)班的姜莱正站在学生亲手制作的车模展台前,侃侃而谈。“这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的新能源汽车模型,我们采用PBL项目式学习的方式,通过科学、信息技术和美术等多学科整合,用儿童画、3D打印、积木拼装不同形式设计自己的新能源车。”
 
   该校老师表示,小小的智能汽车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今后将继续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赢得创新发展的主动权,提高探究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们在科学的海洋中追求新知、探索未知。
 
记者:张宇驰
摄影:刘炼
通讯员:王飞 宋一鸣

责编:一冰

上一篇:在实践中学习“应急救援”

下一篇:“小农夫”打造“农场+”课程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