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重在养肺润燥

为持续深入实施“创新活区”战略,打造汤逊湖科学大讲堂,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思想,倡导科学精神。9月26日,2023年江夏区“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汤逊湖科学大讲堂中医药专场活动在纸坊街道办事处开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宋恩峰以“秋季养生”为主题,讲解了中医养生对疾病防治和日常保健的重要作用。
“秋季主燥,立秋时节的养生,主要是养肺润燥、宁静安神。”讲座现场,宋恩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课件,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地讲述了秋季养生之道。“秋燥”如何润燥滋阴?“悲秋”“秋乏”如何解决?他从识秋、秋燥、悲秋、秋乏四个角度,揭开秋季养生的秘密。“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细菌和病毒更易侵入体内,此时要注意远离过敏原,做好室内通风,肠胃不好的人群,应不喝冷饮少吃辛辣,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保暖。”宋恩峰指出,秋季易出现流鼻涕、鼻干、鼻痒、咳嗽等症状,所以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他季节多喝500毫升水。秋燥食疗有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蜂蜜等。此外,也可适当吃些酸味水果如山楂、乌梅、石榴、猕猴桃等。
“生脉饮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药方,组成有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物,可以养心滋阴,适合老师这类职业的人。”宋恩峰说,养肺的中药有很多种,比如川贝、玉竹、麦冬、沙参等。“有的女性容易长结节,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我们可以取玫瑰花5克,金银花5克,夏枯草5克一起加水喝,尤其在秋天,要注意精神调养,避免不良情绪的干扰。”宋恩峰教授介绍,玫瑰、郁金、薄荷是疏肝解郁的常见中药。“比如我们常吃的逍遥丸就有薄荷配方。”
此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气虚的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益气健脾的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宁心安神助眠的酸枣仁、柏子仁、灵芝等中药。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等,也可开展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增强身体素质的体育健身活动。
“这次立秋健康讲座非常实用,我在课堂上抄了几个宋教授说的方子,准备回家试试……”来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叶敏说道。
此次活动是汤逊湖科学大讲堂的第五场活动,是结合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推进中医药科普教育而组织开展的。目前,江夏区已成立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院的中医馆、中医阁也基本建成,全部能够提供6项10类技术服务。同时,江夏区还陆续开展了“居民走进中医药”“中医进社区义诊”等系列活动。
记者:丁莹
通讯员:陈鹏
责编: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