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科学度暑假元气迎开学


   每年暑假结束前的一两个星期,都是精神心理门诊中青少年最集中的时候,许多孩子都是因为“暑假综合征”来就诊。
 
   许多人都会有这种体验:放假越久,人就越懒,还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整个人缺乏干劲。“暑假综合征”也是如此,其主要症状包括:在暑假中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精神懈怠、困倦乏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在新学期开学后会出现失眠、健忘、走神、起床困难、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对开学表现出恐惧,甚至抗拒返校,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做好生活心理调整,让孩子远离“暑假综合征”。
 
   1、科学作息。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暑假作息时间表,在开学前7—10天,逐渐帮孩子将作息时间调整到能尽快适应学校作息的节奏。
 
   2、合理膳食。暑假期间,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质类食物,注重一日三餐营养的均衡摄入,荤素搭配。
 
   3、.适当运动。家长可利用暑假帮孩子找到一两项喜欢且适合的运动项目,使其既能成为孩子日后的兴趣爱好,养成孩子良好的运动习惯。
 
   4、适度家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家长要耐心教导并鼓励孩子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提高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及生活技能。
 
   5、控制电子屏幕时间。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看手机,多陪伴孩子;同时可选择一些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另一方面,家长要管理好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的时间。
 
   6、.规划暑假学习,提前准备开学物品。家长尽量不要陪孩子写作业,应训练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的能力。
 
   7、减轻学习压力。暑假本意是“休假”,学会有效放松也是暑假的核心任务之一,要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
 
   8、积极调整情绪。作为学生,首先要练习接纳自己的情绪;其次,应学会合理宣泄放松,适量运动、倾诉、听音乐、写日记;再次,积极自我暗示,多设想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美好画面。
 
   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鼓励、多支持,少批评、少打骂,平时尽可能多陪伴孩子,有效的亲子陪伴,可让孩子远离“暑假综合征”,健康快乐成长。
 

责编:一冰

上一篇:因人施策破解“学习困难”

下一篇:孩子关门关的是边界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