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探寻“水中活化石”的神秘过往

长江白鲟正式灭绝
 
 
   2020年,第50个世界地球日,人们对白鲟的存在还抱有“一丝丝”希望。觉得用渔网等工具捕捞的主动采样和到鱼市走访的被动采样,两种调查白鲟的方法都存在疏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它们还活着。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报告,宣布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
 
   要知道,大熊猫祖先“始熊猫”化石的地质年代才800万年,鲟鱼化石则可追溯到中生代三叠纪,也就是说它们曾与恐龙同时代生活,是真正的“水中活化石”。
 
   一起来探寻,在长江游弋了1.5亿年的“水中活化石”——白鲟的神秘过往。
 
来自恐龙时代的鱼
 
   白鲟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匙吻鲟科鱼类最早出现于距今一亿多年的白垩纪。
 
   1994年,科学家根据辽西凌源发现的一种鱼类化石,建立了新的属种——刘氏原白鲟。名字中的“原”,源于这种鱼和现代白鲟很相似,但某些特征又较为原始。从化石看,其吻长,能伸缩,眼小,体,裸露,吻部向前逐渐变窄,前端呈铲状,成鲟约1.2米。
 
   刘氏原白鲟被视作白鲟的祖先,生活时段大致于距今1.22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尽管化石发现于火山沉积夹层,但可以推断出当时这里是内陆湖泊,说明它是淡水鱼。在古代,体形庞大的白鲟曾经分布于中国各大河流中,在华北和近海亦有分布。白鲟为古人所崇拜,甚至认为白鲟能够听懂音律,呼风唤雨。
 
曾为“淡水鱼之王”
 
   白鲟,又名中国剑鱼,因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象鱼,是一种生活在长江的大型肉食鱼类,主要摄食鱼类和虾类,寿命约30年,游速迅疾,凶猛犹如“长江之鲨”。同时,它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被称为“中国淡水鱼之王”。
 
   鲟形目鱼类多数体形硕大,白鲟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最长可达7.5米,竖起来得有两层楼那么高。尤其是占了体形的三分之一的超长吻部,非常有特色。
 
   白鲟的数量曾经很多,上世纪70年代,生活在长江边上的渔民每年可以捕获多达25吨的白鲟。1985年之后,白鲟的数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以湖北葛洲坝水电站为例,1985—1990年坝下捕获的白鲟逐年减少,1991年后没有捕获。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渔民在南京的长江流域里捕获过一条长达7.5米重达908公斤的白鲟,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长江白鲟保护时间表
 
1988年
 
   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涉及长江流域鱼类9种,其中包括一级保护动物白鲟。
 
1996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颁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白鲟的保护级别被列入“极危”。
 
2019年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刊发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危起伟的研究论文,判断在2005—2010年时,白鲟已经灭绝。但彼时它们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极危”等级。
 
2022年7月21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
 

责编:一冰

上一篇:3万多年前“猛犸大宝”被发现

下一篇:火烈鸟为何是粉红色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