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成长中的人,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帮助这些“不乖”的“学困生”健康成长,班主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然而教育是一门艺术,不能硬来把他们逼到墙角。
把“学困生”逼到墙角,指的是对出现问题或者犯错的孩子不给机会,一次次撕破孩子的脸皮,不留一点尊严与自信。
“这些题目我都讲过多遍了,你才考这点分,真丢人!”“又迟到,天天迟到的都是你,我看你是好不了了!”
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且有潜能的人,只不过每个学生可爱的方面不同而已。“学困生”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关爱与包容、鼓励,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关注可以点亮孩子的整个世界!
请不要把“学困生”逼到墙角里,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成功转化一个“学困生”,胜过教好100个好学生;把好学生教好,不算真本事;把“学困生”教好,那才是真让人佩服。
在孩子6-12岁的阶段,我们最主要的目标是去培养孩子的那份自信心。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循循善诱,扶持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躁,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当“学困生”思想困惑时,心理疏导,思想引导,理顺心气,点石成金,拨云见日。
教育的事从来都不是简单化能够解决的,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育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开始,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学困生”,以宽容的胸怀尊重他们,以良好的氛围感染他们,以灵活的方法转化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教育他们,以坚韧的毅力研究他们——才能不断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助力成长。
孩子有无数值得欣赏的亮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教学、实施教学,不断地完善与修正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爱和保护,而是洒下一缕缕精神的光,照进“学困生”的心灵深处。
责编: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