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走深走实新时代思政实践育人

   当前,学校思政实践育人虽然已有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但在实践具体操作层面,社会协同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学校和地方共同推进实践育人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实践育人组织领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权责明晰的组织管理体系。紧扣实践育人总体目标,精心设计大纲和实施方案,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探索链条化、阶梯化育人机制,实现多类别实践项目整体设计和有效衔接。
 
   挖掘实践内涵,提升实践育人深度广度。“生活即教育”,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联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作为鲜活素材,将伟大建党精神等红色资源,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现实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育人实践,着力将党的百年奋斗伟大成就转化为优质实践教学资源。
 
   创新方法形式,搭建实践育人多方平台。要进一步加大与社会优质育人资源的常态化结对交流,加强校外育人阵地建设,建好用好主题明确、功能健全的沉浸式、交互式教育实践体验基地,特别是充分利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发挥学校特色,依托乡村振兴、对口支援等工作,创新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等,将思政育人拓展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第一线,打造政校行企社多元协同育人新模式。
 
   健全制度机制,实现实践育人常态长效。要聚焦常态化长效化,着眼实践育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促进实践育人工作各环节各要素达到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关系和谐、程序严密、运行持久的发展状态。保障师资队伍,切实提升实践育人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经费支撑,将实践育人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严格考核评估,强化正向激励,总结推广实践育人经典案例和示范“金课”,注重结果运用,着力营造全社会协同推动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
 

责编:一冰

上一篇:下课了,孩子该走出教室

下一篇:劳动教育课程要下“实”功夫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