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武汉以我为荣”主题活动,5月19日,由东西湖区科协、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主办,武汉科技报承办的“学习党的二十大 科普享美好未来”科普智慧行顺利开展,来自东西湖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工作相关负责人近50名科普工作者先后走进南湖街道宝安社区,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生物博物馆、校史馆,武昌科技创新展示中心参观学习,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崔鸿为科普工作者们作了专题授课。


在南湖街道宝安社区,科普工作者一行调研了社区爱护颐养中心、科普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广场、初心小院、“格格小院”。社区书记刘海芳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七色科普——打造全域全龄友好家园的社区科普工作体系,以及社区运用“共同缔造”方法在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小而美”公益基金、开展志愿服务项目众筹等情况。尤其,社区“格格小院”的实施,“堵不如疏”的社区治理理念,将垃圾堆等社区暗角打造成集种植、科教、休闲于一体的种植区,并通过“分格到户”,居民认养的方式,实现小院流畅的管理和运营,成功解决小区占绿种地的普遍乱象,让大家受益颇丰。


走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一楼的居民文艺表演舞台上,7位神采奕奕、满面笑容的阿姨用湖北大鼓的形式,讲述了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和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实践所二楼的科普图书馆,我们见到一位白发书法爱好者,据他介绍,图书馆是居民共筹十多万自建的,里面书籍种类齐全,还有供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的大长桌,极大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


随后,科普工作者们依次参观了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生物博物馆和校史馆。跟随讲解员脚步,以场馆藏品为载体,集中学习了涵盖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漆器、造像、书画、印章、钱币,动植物系统演化和多样性,华师百年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了解和传承人类文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走进武昌区科技创新展示中心,科普工作者们全面了解了武昌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成就,以及依托武汉大学和中科院武汉院所科技创新资源,高标准建设小洪山科学城,将中科·武大智谷打造成为 “小而精、特而强、专而尖”的创新发展样板的规划。

活动最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鸿为科普工作们带来了《立足基层科普 发挥科普示范区模范作用》的专题授课。崔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言语,大量实例的列举,从科普的意义、不同时期科普政策变化、基层科协干部角色转变、当前科普工作的不足到科普落地路径建议,多方面深层次地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科普的精彩课堂。她表示:加强自身科普能力建设,加强制度保障,提高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是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社会氛围的基础。

“崔教授的课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听起来如沐春风,学起来通俗易懂、收获满满,回去我会结合街道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街道科普工作质量”东山街副书记程明顺感叹道。

在回程车上,工作人员发放了民法典和科普法相关宣传资料,并开展了民法典和科普知识竞答。“今天的活动很丰富,不仅学到了历史生物知识,也了解到一些社区实际工作方法,希望能多参加活动多学习开眼界”来自东西湖区辛安渡街道的李娟说道。
记者:张杏
视频:詹媛媛
责编: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