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让“科技之花”盛开在希望的田野


湖北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年 成效明显获科技部通报表扬


他们,是农民眼中的“土专家”,村里需要啥就研究啥,教学课堂就在田间地头;他们,是能让乡亲们致富的“科技明星”,服务农民,选种、施肥、滴灌学问一个都不少……
 
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对92名科技特派员和43家组织实施单位进行了通报表扬,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游艾青、华中农业大学马徐发2名科技特派员和湖北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等均在其中。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自2008年起开始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截至2019年,我省共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25000余名,实现了全省37个贫困县全覆盖。2012年以来,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300余项,带动农户200万户以上,培训农民工1400万人次。其中武汉市特派员工作站80个,科技特派员809名,转化农业科技成果386项,举办技术培训380场次,培训农民18800余人次,带动农户平均增收15%以上,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受表扬者专访》》》
 
做好精准扶贫“米”文章

 
水稻是湖北省农产品的核心优势,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粮食单产的提高靠的是农业科技。游艾青率领的团队长期奋战在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的研究战线上,为湖北水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担任省级科技特派员11年中,游艾青长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创新“科研+公司+基地+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打造多个优质稻米品牌。游艾青以福娃公司为纽带,与周边6个村签订服务协议,为25户贫困户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通过种植优质稻增收脱贫。
 
游艾青认为,“一县一品”的特色产业开发是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好抓手。他将继续带领团队发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在高档优质稻品种上的优势,助力当地产业扶贫。
 
“渔民”教授的致富经

 
以塘头库边为家,与渔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马徐发说:“我对红安县每位渔民每条鱼的感情,与对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每位学生的感情一样深厚。这是我长年累月在两地奔波的源动力。”
 
2008年派驻红安县后,马徐发为了“摸清”全县情况,用两个月跑遍11个乡镇,蹚过几十条小河沟,踏过上百处抛荒地,来回上千公里。
 
10多年来,马徐发参与11个乡镇水产项目发展规划,协助培育了20多个渔业经营主体,帮助红安县实现了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翻番的目标。他的科研成果所影响的渔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
 

责编:一冰

上一篇:“中国芯”制造再添武汉装备

下一篇:各方点赞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