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文章认为,“小结石不处理,导致肾积水:即便是米粒大小的小结石掉落入输尿管后,也往往会引起严重的输尿管梗阻……”人们不禁要问,究竟多大的结石会引起输尿管梗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输尿管的解剖:输尿管位于腹膜外的细长肌性管道,左右各一,是肾脏和膀胱之间的连接管道,将肾脏排泄的尿液排入膀胱。输尿管的直径为0.5~0.7厘米,有三个狭窄部位:输尿管起始部、越过小骨盆入口处和进入膀胱壁处。这些狭窄的直径约为1~3毫米,是结石等异常组织容易停留的部位。一旦结石停留在这里,就会造成嵌顿,形成输尿管梗阻,就像在道路上的路障,引起了交通的拥堵。输尿管“拥堵”的后果就是导致输尿管和肾盂积水,并引起剧烈的疼痛。
输尿管有较厚的平滑肌层,可作节律性的蠕动,使尿液不断地流入膀胱。同时,输尿管的收缩也可将小的结石挤压通过狭窄部位,这个过程需要克服阻力,同时输尿管壁也是有弹性的。输尿管平滑肌层的收缩会引起疼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肾绞痛。随着结石的通过,疼痛也会自己消失。但挤压的过程也可能会加重结石的嵌顿,而导致持续性的绞痛。
米粒大小的结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测量了一下家中的大米,长度大约是5毫米,宽度为3毫米,这样的“大米”是完全可以通过输尿管狭窄处的。即使卡住,也不会引起严重的输尿管梗阻,除非是严重的输尿管狭窄病人。那种“米粒大小的小结石掉落入输尿管后,也往往会引起严重的输尿管梗阻”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有资料显示,98%的5毫米以内的输尿管结石是可以自行排出的。同时,结石所在部位与结石的自行排出率也是有明显的关系的,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以达到71%,中段结石可以达到46%,上段结石达到22%,这是因为上段结石,还需要通过中段和下端两个“关口”,而下段结石一旦通过了狭窄段,就“一马平川”了。
对于5~10毫米的输尿管结石,可以采取多喝水、多运动,结合中成药排石等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不好的或者更大的结石,可以通过体外震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和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
责编: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