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9月15日上午,2023年黄陂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在黄陂广场正式启动。

武汉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华,黄陂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胡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邬学敏,区政协副主席陈浩,区政协副主席、区科协主席王四清,区科协党组书记彭光斌等出席活动。

邬学敏致辞表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幸福黄陂”建设,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作为,努力创新科普工作的方式方法,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他提出,科普工作是推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全国科普日”活动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热爱科技,进而应用科技的好机会,希望全区各相关单位、各街乡在活动期间,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复杂的科学原理、深奥的科学思想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以全国科普日为契机,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彭光斌结合“文明实践 周三有约”作科普工作主题宣讲,他表示,近年来,黄陂区高度重视科学素质建设和科普事业发展,科普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2023年黄陂区“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他希望各区直单位和街乡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活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志愿者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坚持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丰富生活。彭光斌表示,希望上下要共同努力,实现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比翼齐飞,开创黄陂科普工作新局面,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郑华为黄陂区今年获评2023年市级科普助推项目的8家单位授牌。

王四清为区乡村振兴特色科普基地联盟授旗。

参会嘉宾共同登台,胡艺宣布2023年黄陂区“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启动。


智能炒菜机器人、鲜艳硕大的火龙果,光滑饱满的鸵鸟蛋……启动仪式后,参会嘉宾与市民共同在现场设置的互动科普展区参观、体验。数十家参展的种植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农业企业代表,纷纷拿出“看家珍宝”,用他们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农业展品,把现场装扮成丰收的海洋,瓜果飘香。据悉,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黄陂区科协还将集中组织和动员辖区各级科协组织、学(协)会、科普教育基地等,打造精准化、优质化的科普资源,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多形式、广覆盖等数十项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服务的精确投放、精准推送、精细服务,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方式,让科普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蓝精灵创客(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向市民展示智能机械

区级科普教育基地——黄陂爱尔眼科医院眼科专家为市民检查视力,科普护眼知识
本次活动由黄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黄陂区科协、中共黄陂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区委老干局、区科经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区卫健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应急局、区气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前川街道办事处协办,武汉文旅集团武汉科技报、前川街科协联合承办。黄陂区“四大家”分管领导,区主办、协办单位分管领导,各街乡科协负责人、科普基地代表、参展单位代表,黄陂区市级科普助推项目单位负责人以及辖区居民近千人参加活动。
现场直击
夏防晒 冬贴膜 看热带水果如何在汉“生根发芽”
夏防晒 冬贴膜 看热带水果如何在汉“生根发芽”

市级科普特色基地——刘小丫家庭农场的火龙果惹人驻足
夏末秋初天渐凉,在2023年黄陂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的互动科普展区一角,刘小丫家庭农场展位整齐堆放的火龙果艳丽夺目,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这火龙果比我家平时买的要甜很多,汁水也很足!”家住前川街的李先生拿了一个火龙果品尝,轻轻用手撕开表皮,一口咬下果汁迸溅,令他连连朝刘小丫家庭农场的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农场种植的火龙果是广西、海南的品种,所以甜度超高。经介绍,记者了解到不同于当地的湿热,武汉是典型干热地区,为了解决气候不同的问题,种出超甜火龙果,该农场每到夏季为了避免阳光灼伤枝条,会采用遮阳网,而在寒冷的冬季,大棚会覆盖上双层棚膜,甚至是烟熏取暖,可谓下足了功夫。
黄陂区祁家湾刘小丫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生态农场,以种植红心火龙果、果冻橙、凤梨等特色农产品为主导产业,不仅带动周边村子富起来,还开设相关科普课程,每年培训千余人,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培训。
科技解放双手 “铁盒子”也能烧佳肴

湖北农鼎慧科技有限公司用智能团餐机制作小龙虾
“谁家在做麻辣小龙虾?好香啊!”9月15日上午9点不到,2023年黄陂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现场,空气中突然飘来一阵鲜香麻辣的味道,实在是勾起人肚子里的馋虫。循着味道找去,记者在湖北农鼎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看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铁盒子,正冒着香气。
“这是我们的智能团餐机,它在8至12分钟里,就能做出1到3份小龙虾。”现场,湖北农鼎慧科技有限公司赋能中心培训讲师肖影告诉记者,该机器智能控制翻炒速度和力度,动态测温,自动调节火候,一个人能操作四台机器,不仅高效而且避免了人工炒制会发挥不稳定,技术参差不齐现象,较传统做法能减少浪费,节约60%成本。“除了智能团餐机,我们还有中餐机器人,像土豆丝、番茄鸡蛋这种家常菜都能制作。”肖影介绍,农鼎慧的愿景是“守护十五亿人餐桌安全”,让大家都吃上放心菜。
记者:张宇驰
摄影:刘炼
通讯员:蔡文婕 肖玉芳
责编: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