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四大举措提升科创能力

武汉市“两会”召开 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指明:
 

大会现场
 
   本报综合 1月5日至8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1月4日至7日,政协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期间,武汉市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报告明确,2023年,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耗强度下降完成省下达目标。
 
   在报告晒出的“2022成绩单”中,科技是尤为亮眼的一笔。报告提到,2022年,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27%,科技创新蓄势突破,动能转换提速快进。围绕聚焦聚力推进科技创新方面,2022年的武汉在国家层面有51项支持事项加快推进,地方层面104项建设任务进展顺利,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运行。
 
   展望2023年重点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做好:着力扩大内需,持续增强稳增长内生动力;着力发展产业,不断壮大实体经济;着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更好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协同促进武汉都市圈建设成势见效;着力提升功能品质,精心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夯实“三农”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着力筑牢安全底线,扎实开展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建设。
 
   报告指明,围绕科创方面,2023年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一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大力推动国家实验室及其在汉基地建设,争创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获批建设10家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在汉湖北实验室高效运行。二要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强化科教、产教融合,打造大学科技园,环大学创新经济带等。三要推进高效能成果转化,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中试平台、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50亿元等。四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培育支持本土优秀人才1000人以上。
 
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抢占国家科创发展高地
 
   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兵在会议期间,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不足提出,要着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等深度融合,实现科技赋智、企业赋能、资本赋值、模式创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提出,要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我认为这包括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及对外合作研究平台。”李兵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认为武汉要利用好光电、信息、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抢占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地。
 
激发生态空间 回归烟火气
 
   “武汉通过见缝插针地建设‘小而美’的绿色空间让市民实现了绿色共享。”市人大代表、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黄小霞对武汉建设绿色休憩空间取得的成绩表示认可。围绕今后绿色休憩空间如何建,黄小霞建议从激发城市生态空间经济活力出发,让城市回归烟火气。一方面要发力城市核心区域绿色空间的复合利用,另一方面要挖掘近郊优质生态空间潜力。
 
科技助力农村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委员、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副主任张凯告诉记者,本次两会,他带来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提案。他说,自己的工作主要是到田间地头做农业教育培训和现场展示,最近,在江夏开了水产养殖培训班。
 
   “武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张凯说,武汉市农业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教育资源深厚,人才资源丰富,他建议,加大对农业科研人才的培养,并推出更多引才留才政策,让人才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郑莉莉 张宇驰 任文 

责编:一冰

上一篇:八大行动打造节能降碳产业集群

下一篇:完善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