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蓝图

三位在汉院士领衔发起《全民参与长江大保护倡议书》
 
   11月8日,长江大保护论坛在武汉举办,论坛围绕“共建生命长江、传承大河文明”主题,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领衔发起了《全民参与长江大保护倡议书》。
 
   三位院士与专家们共同倡议,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实施好长江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严格遵守《湿地保护法》和《长江保护法》,深怀对大自然敬畏之心,凝聚保护长江的社会共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生态安全边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蓝图。
 
院士观点
曹文宣:保护水生动物要形成共识
 
 
   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是最早呼吁长江“十年禁渔”的科学家,那还是在2006年,时至今日,88岁的他仍十分关注长江鱼类生存境况。
 
   “理念宣传很重要,保护水生动物还没有形成全民共识。”现阶段,禁渔整体已起到一定效果,但曹文宣认为还远远不够,他将未来关注的重点放在了长江支流、通江湖泊、消落带以及小鱼的保护上。“水生动物保护要从小孩子开始,要养成‘鱼也是一种野生动物,同样要加以保护’的理念。”曹文宣呼吁。
 
桂建芳:不吃野生鱼,吃好养殖鱼
 
 
   实施十年禁渔,那老百姓吃鱼怎么办?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是鱼类遗传育种方面的专家,他评价,渔业是中国传统产业,也是文明发展、智慧提升和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和转型的现代产业。在他看来,进入21世纪后,中国水产养殖的成功,对世界也造成了重要影响,他呼吁,做好长江大保护,每个人都能从“不吃野生鱼,吃好养殖鱼”做起。
 
王焰新:地下水保护也需被重视
 
 
   201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曾提出“生态长江”概念,他说:“长江大保护是久久为功的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有很多要探讨的”。
 
   在本次论坛上,他着重呼吁要让“看不见”的地下水被看见、被重视。王焰新表示,“地下水一旦被污染,修复很难,治理难度非常大,修复成本非常高。监测是基础,保护是关键。”
 
记者:张宇驰
通讯员:赵银斐 史凤玲

责编:一冰

上一篇:以行动践行创新争先

下一篇:总部型企业落户最高奖1000万元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