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乌纱帽:最初只是赶时髦

   乌纱帽原来只是民间常戴的一种便帽。早在东晋成帝时,凡在都城建康宫中做事的人,都戴一种用黑纱做的帽子用来裹头发,人称“幞头”。
 
   据说“乌纱帽”来自南朝时期王休仁的点子。王休仁创制乌纱帽,纯粹是赶时髦,想做顶和别人不一样的帽子来戴。他将一块黑色的纱布,四边抽扎起。王休仁戴着自制的小帽在街上走的时候,果然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材料便宜、制作简单、式样大方,所以后来有不少人仿戴。
 
   唐代白居易《感旧纱帽》诗中写道:“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这说的是乌纱帽可以当作馈赠朋友的礼品。
 
   北宋初年,有人将幞头改装为一种纱帽。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花纹,以区别官位的高低。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
 
   乌纱帽定为“官帽”则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官阶越大,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亦然。
 
   明代开国皇帝朱洪武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三年作出决定:凡文武百官上朝办公时,一律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衫、束腰带。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等,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成为官员的特有标志。
 

责编:一冰

上一篇:中铁大桥院参与建设的郑渝高铁全线通车

下一篇:高精度仿真“虫”可蠕动前行

分享到: 0